2024~2025软件工程管理课程经验与总结

省流版

如果需要绩点:当助教,当组长。

其它注意事项:由老师随机组队;老师会对着名单叫名字点名,每节课到教室坐最后一排摸鱼;按时按格式交报告,最后搓个看起来像样的系统demo。

总体给分都不错的。

详细版

授课

2024~2025秋冬软工管,上课念ppt为主,学一些比较虚的项目管理知识,与完成大作业的系统关系一般。这门课默认你会写前后端,课上不会教这些技术性的东西。如果后期组员摆烂可能会有些麻烦。(及时反馈,以及现在有AI帮忙,总有办法的)

写着SJ/ZQ两位老师授课,实际主要是邵建老师授课。邵老师人挺好的,但是软工管课程设计上就比较虚,上课能学到的比较有限。有几次课会安排嘉宾分享,有企业的人来讲产业+AI,有技术老师来讲AI技术(导论性质),相对比较有趣。
邹老师几乎没来过,就答辩打分来了,平均打分较低,提问还特别push。

【个人感觉】管理知识对于实践经验有限、未来先从非管理岗程序员做起的大部分大三软工本科生来说,不能说完全没有用,但可能现阶段用处不大。
笔者结合在ITP的学习经验,感觉这门课的讲授内容给企业的项目经理、高定级的程序员当类MBA培训更合适,也可能更有针对性。

评分

评分标准与分数组成由助教团与老师讨论决定,会公布在钉钉群中。

成绩构成是两次点名,很多报告文档,3次pre,1个系统demo, 小组会议记录,组内互评 + 加分。

点名

老师会随机好组队,公布组队名单那节课第一次点名,最后一节课第二次点名。

点名是最传统的对着名单一个个喊人方式,老师会抬头看,尽量到教室。

报告文档

报告文档,会给往届优秀报告文档作为参考,可以抄+利用AI。最后基本都是助教团打分,个人经验看,排版的整洁美观度有一定影响但不多。因为每个组都有参考优秀文档,内容差距不大,最后仍然需要小小控制一下均分,只能在内容打分的基础上再根据观感微调。

pre

pre是开题、中期、终期答辩,老师会提问,需要一定的临场反应能力+创新能力。

系统demo

系统demo反而不用特别细致,搓个差不多的就行,最后pre的ppt需要放演示GIF/视频。
稍微糊弄一下,比如把某个页面写成静态的,某些api写死,不被看出来的话理论上可行。但最好还是把demo当成一次项目开发的练习机会。
给分由组间互评、助教团和老师打分按比例综合决定,最后差距不会特别大。

往届较多是做一个搜索引擎,今年的要求是做一个AI+产业的系统。选题可以自己想,也可以参考往届案例、企业选题,从知识库给出的选题里选。

今年的项目主要是做api套壳的搜索引擎、企业给的选题(比如我们组做的专利-企业需求匹配系统)。
实现基本功能难度不大,美观的界面、流畅的交互、丰富的功能、良好的用户体验或许是加分项。
另一方面是要注重系统的“产品性”,比如设计一下名称与logo,想出产品的真正创新点(终期答辩提问,问了好几个组这个问题),构思一下基本的商业模式等等。

如果愿意投入时间,可以做一个出色的、能写进简历的项目,对未来或许会有些帮助。如果想水,按省流版操作+糊一个看起来像样的系统demo应该也能拿还可以的分数。

加分

明确的是组长、助教有相当大的加分(尤其是助教)。但正因如此第一节课报名十分火爆,报名后,和邵老师约时间1v1的meeting,邵老师会根据你的情况安排是否当选。评选标准不明,笔者杂糅了自己学生组织+ITP的面试经验,大概放松地聊了聊自己有什么经验、能给班级、课程带来什么、未来规划之类的,最后成为了助教之一。助教的工作分几个小组,有制定评分标准、安排作业ddl、考勤、打分、整理优秀案例知识库、外联等等,总体还好。

其它还有如果项目切实投入企业产业/创赛等,可以酌情加分。不过我们这届没有。

因为课堂几乎无压力、也没有考试,往届比较赤石的报告部分在AI+prompt帮助下工作量显著减少,以及给分还行,所以笔者认为,软工管课程体验还是总体不错的。